
创造性、科学性、趣味性、预见性、计划性配资交流平台。
三、趣味性:
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快乐。而趣味性,是与婴幼儿交流的纽带。趣味性是对幼儿教育的最基本原则,决定成败。
回家,看看门上的“门”。外孙9个月
再看看地下的乌龟和“乌龟”
幼儿时期是一个最为天真烂漫、生动活泼、富有无限情趣的时期。在这个时期,与婴幼儿进行的任何交流,都离不开趣味性这个最基本的要求。所以说,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快乐。把握住了趣味性,不仅仅会让孩子有个丰富多彩的生活,也会使父母在生活和儿女教育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。
展开剩余87%在一般情况下,父母们都知道怎样为自己的幼儿幼女创造出一个愉快、轻松的生活环境,问题是,一旦把文化、智力教育的内容加进去,一些父母的心态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用“趣味性”这个纽带,把教育与生活很好地连接或融合在一起。
我们在教女儿识字之前,当然知道社会上关于幼儿教育中有这样一个主流观点:幼儿不能过早地认字,这不符合幼儿生长的规律和特性,会给幼儿带来压抑,要随着幼儿的成长、自理能力和活动范围进行相应的教育。(关于幼儿不宜早识字的的观点还有很多:孩子认字早了,上学时会因为已经懂了,容易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,甚至还有累坏幼儿大脑的担心等等。)这些观点有着十分深刻的道理和积极的意义,给我们以启发和警示。
但是我们更认为,这不是全部,在识字和压抑之间,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。教女儿识字读书,并不等于对她的压抑,主要是看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。既能让女儿识字看书、增长知识,又能避免压抑,从中感受到快乐,使身心智力都得到健康的发展,这样的结果不是很好吗?
大树与“大树”,外孙11个月(以前条件差,留下的资料不多,所以借用外孙的影像 )
数字与实物的联系:“小草1、2、3” ,外孙1岁2个月
我们常常听到父母无奈地说:“我那孩子一点都不愿学。”(这时的幼儿真可怜,这么小就受到指责、就要知道“努力”和“刻苦”、就要承担原本是父母的职责。)这是因为,在幼儿教育中,父母把孩子的学习和玩耍分得太清。其实从婴儿起,父母的关爱、说笑和游戏就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原因和方式。比如幼儿学说话,就是在父母充满爱心充满情趣不知疲倦地的“对话”中不知不觉地学会的。只是孩子们稍大一点,尤其是涉及到有关的文化、智力教育时,父母的潜意识就会对“我教你学”的那种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联想和模仿。“现在是学习的时间”、“不学完就不能去玩”、“你要用心学”等等,这些做法和要求单方面地体现着父母强制性的意愿,并不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,会让天性爱玩好动的孩子们感到不愉快,感到压力,会产生出自本能的抵触和反抗,当然也就不会达到父母预期的效果。
让字陪伴生活,或者说,生活在字的氛围中。
Open the door (开门) 外孙1岁7个月
我们开始教的字,都是与女儿的生活密切相关、能够引起兴趣的。比如我们选择的第一个是“奶”字,就是因为与女儿的实际需要联系在一起,使用频率和影响都是最大的,“民以食为天”嘛。在识字中,我们经常拿着几张写着小动物名称的卡片,一边给女儿讲故事,一边拿着相应的卡片做表演,还常常把卡片藏起来让她找,女儿在游戏中笑声不断,既上了“文化课”,又不感到枯燥。
在女儿刚学走路的时候,我们在客厅里放了两把椅子,分别摆上苹果和另外一个什么东西,并把写着相应名字的卡片竖在前面挡住它们,然后告诉几步开外的女儿去找苹果。只见女儿先是仔细地打量着两个卡片,然后摇摇摆摆、踉踉跄跄地走到“苹果”前,拿起卡片后,一看见后面的苹果,就顺手把卡片一扔,拿着苹果高兴地喊起来。女儿当然不知道这是在教她识字,但是就在这不知不觉中,我们让女儿练习了走路,也复习了字,同时还做着一个小小的游戏,一举三得。
母亲买了一套漂亮的小房子积木,女儿很喜欢,玩的当中,我们教她认了“篱笆”、“柱子”。她插好小房子了,一边慢慢地端起来时,一边喊着“端起来了”,我们就又写了“端”教她,一遍即会,再问不错。
女儿对数字已经认得很不错了,但是还不会区分实物的数量。母亲把女儿喜欢吃的葵花籽去壳后放在大盘子里,分别按1、2、3粒摆成3堆,然后告诉她“吃1、吃2、吃3”。女儿一见爱吃的葵花籽,伸手就抓,母亲当然不让啦,认准了才能吃,只告诉她几次,就拿得很准了,然后母亲又逐渐变换或增加堆数和粒数,也很快就能分辩清楚了。女儿才不管什么对实物数量的训练呢,她只想吃葵花籽、还有之后的西瓜籽、爆米花或其它的小小食品。因为吃到了,所以她很高兴。我们也很高兴,女儿越吃越聪明。
在饭前数数碗筷、在院子里数数鸟或树、数数小车的轮子,最方便的是随时可以辨认有几个手指头,玩的当中有得是学习的机会,干嘛非要把它们剥离开?
识字或其它的学习,就应该变成小女儿感兴趣的种种游戏。
在女儿2岁7个月时,我们在通信中这样分析:“‘五项原则’有指导性,可内容却要不断发生变化。比如‘趣味性’,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的趣味肯定要发生变化,以前的作法,现在也许就不适应她的趣味,过去吃奶可以联系“奶”字,现在就可能要用几个东西的组合、或者几套动作才能构成一个兴趣。”
周围的人看到我们总是在“苦心积虑”、只争朝夕地教着幼小的女儿,常常不解地说:“孩子累不累呀”、“少学点,别把孩子的脑子累坏了”,有的还逗着小女儿:“让你妈妈多给你做些好吃的,补补脑子。”
其实,我们这种趣味性的教育方式和内容,并不会成为女儿的负担。幼儿有多大的接受能力?有多大的需求量?什么时机最好?对于我们来说,这些都有着不确定性。我们只是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,使女儿总是处于生活常识和文化知识的氛围之中,而她则完全是以自然的、随机的、不间断的索取或接受,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提高智力水平,所以这是轻松的,也是充分的。当她在某个时间或对某个事物不感兴趣,或者累了,就可以不想、不看和不学,随意转入到另外的内容,我们也会随着她的注意力的转变而转变,而不是强留在原来的地方。所以,尽管幼时的女儿有着较高的“学历”,但是她玩的时间和兴趣一点也不比同龄的孩子少,连我们也无法确定,哪些是她的“上课”时间,哪些是她的“课外”时间。
看故事《下雨》中的描写“一汪汪水洼,一缕缕流水”。外孙1岁5个月
看“一缕缕的流水”
看故事《下雨》,外孙1岁5个月
当两岁多的女儿站在她的书橱前,犹如将军检阅士兵般神气地挑选着喜爱的图书时,当她聚精会神完全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时,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出,读书,会阻碍她的智力发展?读书,会是她的一种负担?
她的喜欢,就是她的轻松和快乐。
在早期教育中,千万不要指望或要求婴幼儿能够“刻苦”学习,也不要试图让婴幼儿理解和做到“认真”,那全是大人们非常“愚蠢”的一厢情愿。如果哪一天,父母看到了自己幼小儿女表现出的对事物感知的渴望和主动,那完全是因为孩子的兴趣所致。父母们要做到的是,带给和保持儿女浓厚而持久的兴趣与快乐,还有,必不可缺的产生兴趣的环境。至于到了初中、高中,儿女们学习的兴趣,会以更高的层次,体现在自我约束、刻苦、追求,体现在对“苦寒梅香”的理解之中。
当然,最重要的是,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,也要逐渐学会即使没有兴趣,也要努力完成因生活、学习和事业的压力而不得不做的许多事情,这需要品质、理智和综合素质的更高境界,那是儿女真正的长大与成熟。
搜狐号 雷冰
https://www.sohu.com/a/929410084_122503194?scm=10001.1629_13-1629_13.0.0.5_431&spm=smpc.channel_248.block3_308_NDdFbm_1_fd.2.1757718346298POmrkVX_324
让婴幼儿识字,我行,你也行
002 婴幼儿能识字的原因
003 幼儿3岁之前,学会读书的重要性
004 受益于我们的幼儿教育五项原则,女儿2岁便能读书(一)
005 受益于我们的幼儿教育五项原则配资交流平台,女儿2岁便能读书(二)
发布于:山东省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